一、怎样获取电脑基本信息

电脑主要包括①cpu;②硬盘;③主板;④内存条;⑤显卡;⑥光驱;⑦声卡;⑧显示器;⑨鼠标、键盘;10电源(笔记本电脑还包括电源变压器,这里就不赘述了。)为了更好的利用电脑,我们首先就应当对它有个初步的认识。所以在这里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对于比较深入的内容这里并不多写,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

在电脑上怎样收集信息的 电脑里的信息都存在哪

① CPU:又叫做中央处理器,是电脑中的最核心的部分,计算机的大脑,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主频是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指标。主频单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现在较为常见的主频一般为2.0GHz及以上,较高的可达3.4GHz、3.6GHz。而一些老式的机子maybe只有1.6 GHz。二级缓存也是CPU性能的重要指标,简单说,二级缓存是内存的精华版,它的运行速率比内存快得多,用于内存存储与CPU数据处理之间的连接,使CPU更快得从内存中提取数据来加以处理。于是二级缓存的大小也决定了CPU的运行速率。看到这,读者是不是有个这样的疑问:那以及缓存不重要吗?当然,一级缓存是最重要的,只不过一级缓存大家都一样,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而近来出现的三级缓存实质上是起到辅助作用,对服务器这样的高端机器比较有用,对家庭机而言就不那么需要考虑三级缓存了。目前市面上Int④内存:内存是连接CPU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相当于一个中转站,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现在市面上的电脑内存主要以2G为主,较为高端的可达到4G或以上,对于一般用户来说,2G就已经足够满足需求了。在之前windows7还没出来之前,对于不玩大型游戏,不运行大型软件的同学来讲,1G也足够用了,不过,在windows7普及之后,1G内存就显得不足了。

⑤显卡:显卡的性能对于一台计算机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参数,显卡是CPU连接显示器的中转站,也就是显卡决定了显示器的显示速度,设想一台电脑CPU很强,内存很高,但是显卡很差,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显然,这会造成显示器显示速度跟不上电脑运行速度,屏幕上的图像就会很卡,直观上也就相当于电脑很卡了。现在的主流显卡内存为512M, 1G的显卡就已经是很高速的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常用的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AMD(ATI)和Nvidia(英伟达)两家。

人们常说的集显和独显就是显卡的两个分类。集成显卡是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都做在主板上,与主板融为一体。虽然功耗低,发热小,但其容量较小,集成显卡的显示效果与处理性能相对较弱,不能对显卡进行硬件显示芯片升级。比较适用于单纯的办公学习。而独立显卡是指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单独做在一块电路板上,自成一体而作为一块独立的板卡存在。独立显卡单独安装有显存,一般不占用系统内存,在技术上也较集成显卡先进得多,比集成显卡能够得到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性能,虽然性能较高的独立显卡价格不便宜,但绝对是游戏娱乐发烧友的追求。一般现在市面上的笔.记本显卡都是独立显卡,并且显存可达到1G或以上。

⑥光驱:电脑用来读写光碟内容的机器,是台式机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配件。现在一般的笔记本也会配上光驱。光驱的一般用处是安装软件、播放歌曲、电影等。同时许多光驱还带有刻录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刻录喜欢的东西。

对于一台电脑,个人认为安装虚拟光驱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较大软件和大型游戏有需求的人。虚拟光驱是一种模拟真实光驱的工具软件,一般光驱能做的事虚拟光驱一样可以做到。最常见、最好用的虚拟光驱工具是DAEMON Tools。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下载。

⑦声卡:声卡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它就像人大脑中的发声区域,而音响就像喉咙,声卡控制着音响发出声音。每个人的音质不一样,同样的,不同声卡也有着细微的区别,好的声卡就能让你的电脑拥有好的音质。所以买电脑的时候音质好坏也是一个重要参数,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电脑放音乐时存在噪音,这样的歌,还能听得下去吗?现在的声卡一般有板载声卡和独立声卡之分。在早期的电脑上并没有板载声卡,电脑要发声必须通过独立声卡来实现。

声卡发展至今,主要分为板卡式、集成式和外置式三种接口类型,以适用不同用户的需求,三种类型的产品各有优缺点。(想要了解详情的同学可以自行上网查找,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⑧显示器: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可以分为CRT、LCD等多种。选择电脑时,首先提出的指标一定是CPU、显卡之类的数据,电脑的心脏固然重要,但对于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来说,显示器同样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果你每天面对的是一个色彩柔和、清新亮丽的“笑脸”,你在它身边工作一定特别来劲,工作效率也一定会提高。当用电脑来放松娱乐时,一个好的显示器则是必不可少的,看VCD时画面稳定;玩游戏时现场逼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种感觉一定特棒。

对于显示器的购买,若以价格当先的CRT首选;游戏狂或从事设计人员CRT较好;一般办公人员、领导等使用LCD更合适;以健康想法为主的用户使用液晶显示屏。

键鼠的功能就不再多说了,地球人都知道。

对于办公用户,一般键盘鼠标只要选择手感舒适,价格适中就可以。但对于游戏娱乐用户来说,键盘鼠标至关重要,鼠标最好选择较大重心较低的。而键盘则选择较为符合人体工学构造的。

总体上介绍完电脑的基本构造了,但是还有许多没有介绍,有些介绍的也不够深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了解。

二、电脑怎样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我们电脑上的数据是怎么样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到另外的一台电脑上的呢?

我们知道现在的互联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是基于,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的,(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从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可是分为两个子层分别为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 Link Control,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也就是平常说的MAC层。LLC对两个节点中的链路进行初始化,防止连接中断,保持可靠的通信。MAC层用来检验包含在每个桢中的地址信息。在下面会分析到。还要明白一点路由器是在网路层的,而网卡在数据链路层。

我们知道,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被当作底层协议,用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在以太网中,所有对IP的访问最终都转化为对网卡MAC地址的访问。如果主机A的ARP列表中,到主机B的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不正确,由A发往B数据包就会发向错误的MAC地址,当然无法顺利到达B,结果是A与B根本不能进行通信。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同一个网段的情况。假设有两台电脑分别命名为A和B,A需要相B发送数据的话,A主机首先把目标设备B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以判断目标设备与自己是否位于同一网段内。如果目标设备在同一网段内,并且A没有获得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相对应的MAC地址信息,则源设备(A)以第二层广播的形式(目标MAC地址为全1)发送ARP请求报文,在ARP请求报文中包含了源设备(A)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同一网段中的所有其他设备都可以收到并分析这个ARP请求报文,如果某设备发现报文中的目标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相同,则它向源设备发回ARP响应报文,通过该报文使源设备获得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信息。为了减少广播量,网络设备通过ARP表在缓存中保存IP与MAC地址的映射信息。在一次 ARP的请求与响应过程中,通信双方都把对方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保存在各自的ARP表中,以在后续的通信中使用。ARP表使用老化机制,删除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过的IP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如果中间要经过交换机的话,根据交换机的原理,它是直接将数据发送到相应端口,那么就必须保有一个数据库,包含所有端口所连网卡的MAC地址。它通过分析Ethernet包的包头信息(其中包含不原MAC地址,目标MAC地址,信息的长度等信息),取得目标B的MAC地址后,查找交换机中存储的地址对照表,(MAC地址对应的端口),确认具有此MAC地址的网卡连接在哪个端口上,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到这个对应的端口,也就相应的发送到目标主机B上。这样一来,即使某台主机盗用了这个IP地址,但由于他没有这个MAC地址,因此也不会收到数据包。

现在我们讨论两台不在同一个网段中的主机,假设网络中要从主机PC-A发送数据包PAC到PC-C主机中,如下图所示:

PC-A并不需要获取远程主机(PC-C)的MAC地址,而是把IP分组发向缺省网关,由网关IP分组的完成转发过程。如果源主机(PC-A)没有缺省网关MAC地址的缓存记录,则它会通过ARP协议获取网关的MAC地址,因此在A的ARP表中只观察到网关的MAC地址记录,而观察不到远程主机的 MAC地址。在以太网(Ethernet)中,一个网络设备要和另一个网络设备进行直接通信,

除了知道目标设备的网络层逻辑地址(如IP地址)外,还要知道目标设备的第二层物理地址(MAC地址)。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数据包在网络中的发送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上图只是一种很简单的情况,中间没有过多的中间节点,其实现实中只会比这个更复杂,但是大致的原理是一致的。

(1)PC-A要发送数据包到PC-C的话,如果PC-A没有PC-C的IP地址,则PC-A首先要发出一个dns的请求,路由器A或者dns解析服务器会给PC-A回应PC-C的ip地址,这样PC-A关于数据包第三层的IP地址信息就全了:源IP地址:PC-A,目的ip地址:PC-C。

(2)接下来PC-A要知道如何到达PC-C,然后,PC-A会发送一个arp的地址解析请求,发送这个地址解析请求,不是为了获得目标主机PC-C的MAC地址,而是把请求发送到了路由器A中,然后路由器A中的MAC地址会发送给源主机PC-A,这样PC-A的数据包的第二层信息也全了,源MAC地址:PC-A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路由器A的MAC地址,

(3)然后数据会到达交换机A,交换机A看到数据包的第二层目的MAC地址,是去往路由器A的,就把数据包发送到路由器A,路由器A收到数据包,首先查看数据包的第三层ip目的地址,如果在自己的路由表中有去往PC-C的路由,说明这是一个可路由的数据包。(4)然后路由器进行IP重组和分组的过程。首先更换此数据包的第二层包头信息,路由器PC-A到达PC—C要经过一个广域网,在这里会封装很多广域网相关的协议。其作用也是为了找下一阶段的信息。同时对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数据包重校验。把数据经过Internet发送出去。最后经过很多的节点发送到目标主机PC_C中。

现在我们想一个问题,PC-A和PC-C的MAC地址如果是相同的话,会不会影响正常的通讯呢!答案是不会影响的,因为这两个主机所处的局域网被广域网分隔开了,通过对发包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来,不会有任何的问题。而如果在同一个局域网中的话,那么就会产生通讯的混乱。当数据发送到交换机是,这是的端口信息会有两个相同的MAC地址,而这时数据会发送到两个主机上,这样信息就会混乱。因此这也是保证MAC地址唯一性的一个理由。

先看一下计算机网络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而我们现在用的网络通信协议TCP/IP协议者只划分了四成:

│网络接口层│←包括OSI模型的下两层,也就是各种不同局域网。

两台计算机通信所必须需要的东西:IP地址(网络层)+端口号(传送层)。

两台计算机通信(TCP/IP协议)的最精简模型大致如下:

主机A---->路由器(零个或多个)---->主机B

举个例子:主机A上的应用程序a想要和主机B上面的应用程序b通信,大致如下

程序a将要通信的数据发到传送层,在传送层上加上与该应用程序对应的通信端口号(主机A上不同的应用程序有不同的端口号),如果是用的TCP的话就加上TCP头部,UDP就加上UDP头部。

在传送成加上头部之后继续向往下传到网络层,然后加上IP头部(标识主机地址以及一些其他的数据,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然后传给下层到数据链路层封装成帧,最后到物理层变成二进制数据经过编码之后向外传输。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经过许多各种各样的局域网,举个例子:

主机A--->(局域网1--->路由器--->局域网2)--->主机B

这个模型比上面一个稍微详细点,其中括号里面的可以没有也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这个取决于你和谁通信,也就是主机B的位置。

主机A的数据已经到了具体的物理介质了,然后经过局域网1到了路由器,路由器接受主机A来的数据先经过解码,还原成数据帧,然后变成网络层数据,这个过程也就是主机A的数据经过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在路由器上面的一个反过程。

然后路由器分析主机A来的数据的IP头部(也就是在主机A的网络层加上的数据),并且修改头部中的一些内容之后继续把数据传送出去。

一直到主机B收到数据为止,主机B就按照主机A处理数据的反过程处理数据,直到把数据交付给主机B的应用程序b。完成主机A到主机B的单方向通信。

这里的主机A、B只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已,可能通信的双方不一定就是个人PC,服务器与主机,主机与主机,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大致都是这样的。

再举个例子,我们开网页上百度:

就是我们的主机浏览器的这个应用程序和百度的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应用成所用的协议就是HTTP,而服务器的端口号就是熟知端口号80.

大致过程就是上面所说,其中的细节很复杂,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对于非专业人员也没有必要深究。

三、电脑上面怎么做在线信息收集表格

打开WORD软件!然后在工具栏找到“表格”选插入表格、然后会提示多少行!多少列!自己在相应的行列中输入数字!然后确定!如果表格的大小不如意!单击左键选中表格实线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修改!如果要合并或者拆分单元格!就把光标移动要相应的单元格内!单击右键出现一个快捷菜单!里面有常用的工具按钮!自己想做什么表格就可以做什么表格了